“访华期间,中乌元首见证诸多合作协议的签署,宣布中乌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对近年来两国关系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肯定,更为未来双边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近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孙岩峰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
11月20至24日,乌拉圭总统拉卡列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拉卡列总统的首次访华之旅,也是庆祝中乌建交35年的重要安排。
中国目前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是南美多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国,更是乌拉圭连续11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孙岩峰表示,乌拉圭希望加快推进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基础设施现代化,中国的资金、技术、基建经验都是乌拉圭长远发展的重要机遇。
2016年中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8年乌拉圭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此次乌总统来访,双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进一步明确和规划了双方具体合作领域。孙岩峰指出,此次中乌签署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20余项合作协议,凸显了乌拉圭对乌中合作高度期盼和双边关系的巨大潜力。
建交以来,中乌关系始终保持稳定发展。此次双方宣布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不仅可以共同推动中拉关系加速前进,更可以在联合国、世贸等多边领域协调配合。孙岩峰表示,拉卡列总统明确表示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显示中乌在尊重彼此关切和发展理念方面具有重要共识。
“万里不为远,合作再升级。”孙岩峰表示,中乌关系硕果累累,发展潜力不断挖掘,未来必将以更快速度、在更广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人民网记者 崔越) 【编辑:于晓】
中新网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杨颜慈)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31届学术年会上,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22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博物馆、高校、文创企业领衔完成的一批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地质古生物科普成果入选。
与以往的重大发现不同,本次十大进展聚焦科普领域,注重互动以及寓教于乐。例如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科学与艺术融合博物馆论坛暨‘从龙到鸟’国风科学绘画展”、山东博物馆“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之夜”博物馆夜场活动等成果悉数入选。
记者了解到,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的评选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目的是促进全国古生物科普工作,大力宣传古生物科普知识,提升地质古生物科学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反映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在一年内所取得的重要工作进展。
本年度评选工作由委员或者单位推荐优秀成果、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投票,最终评选出“2022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结果。
具体上,入选2022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的进展分别有: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科学与艺术融合博物馆论坛暨‘从龙到鸟’国风科学绘画展”、山东博物馆“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览、深圳博物馆与浙江自然博物院的“向海之旅——重返海洋的爬行动物”专题展览、大连自然博物馆《史前古兽-新生代古生物展》、重庆自然博物馆“自然科学小侦探”--古生物科普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探究。
另外五项为:天目地学博物空间与化石网的湖南矿博会“探秘地球”科普之旅系列活动、上海代那索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给少年讲演化》全媒体科普创作及传播运营、自贡恐龙博物馆“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发现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微创博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交流活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之夜”博物馆夜场活动。(完) 【编辑:姜雨薇】